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盟组建方案
为了更好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抓住国内“南猪北养、北猪南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消费模式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把我省生猪产业培育成为优质、安全、绿色、高效、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建联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增强生猪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有效整合养殖、物流、加工、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各类资源,不断完善产业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快培育国内知名品牌,迅速提升加盟企业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高品质拓市场、以高标准换效益,进而带动我省生猪产业步入集约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现代产业新阶段。
2、基本原则:一是保护和发挥加盟企业核心利益与发展积极性的原则。构建联盟是为了达到1+1>2的目标,为此必须在协调和平衡中求得利益最大化。二是企业化经营和法人化治理的原则。以优秀养殖企业、行业协会、物流和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组建规范化的公司,实行统一管理、一体化运作。三是多元化发展的原则。联盟既要创立统一品牌,也要保护和尊重企业既有品牌;既共同开拓活猪、猪制品统一市场,又鼓励各企业维护好原有市场,使各加盟企业在统一平台和个性化发展上实现多元多赢。四是坚持以质量求效益、以优质换市场原则。以统一标准、强化检测、专业认证为手段,以质量可追溯和产品无抗、绿色为卖点,以批量供应、物流快捷为保障,瞄准大城市中高端市场,以市场扩容拉动养殖基地发展。
3、主要目标:2014年初开始启动,到2018年,全省生猪产业联盟加盟企业发展至100个以上,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上,企业盈利3.6亿元以上,产、加、销、服一体化格局形成,发展机制健全、运行模式完善,市场开拓能力强劲。
联盟主要生产目标如下表:
二、联盟的组织结构
有意愿成为联盟成员的企业,通过自愿申请并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加入。其构成如下:
1、产业联盟:由全体产业联盟成员组成,以联盟成员大会的形式行驶联盟权利。
2、联盟执行委员会:由联盟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并推举一名执委会主席,负责组织召开联盟成员大会,审核由专家库提出的联盟项目运作方案、计划和报告等,通过后由执行机构监督执行。
3、联盟咨询机构:由来自业务主管单位、成员单位的管理、技术专家及从外部特聘的技术和经济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提交重大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投资预算与执行计划等,并向联盟执行委员会报告工作。
4、联盟执行机构:省畜牧业协会绿色养殖分会作为联盟常设工作机构,尽最大能力服务联盟成员,设定联盟成员准入门槛,监管联盟成员行为,并在联盟成员的资格认证、标准化生产、饲料与投入品供应、品牌培育、产品营销、检验检测、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产业联盟组织架构图
三、联盟的主要职能
生猪产业联盟运作的核心是“六个统一”准则,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对外宣传、统一质量追溯和统一检测认证,真正实现一体化经营。
1、开展资格认证,提升联盟公信力
坚持依靠成员、服务成员的理念,严格按照联盟准入标准对联盟成员开展资格认证,实现资格认证的行业共认和良性互动。坚持公开透明的管理原则,既讲自律,又讲他律,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提升联盟在业界及全社会的公信力。
2、整合公共信息,搭建交流平台
利用网站、纸媒,开通微博等信息化手段,拓宽联盟服务渠道,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适时发布生猪产品供求信息、生产动态、行业资讯、市场预警等信息,为联盟成员组织生产、制定计划提供基础依据。鼓励成员间信息共享,降低成员生产风险。
3、统一技术标准,规范产销行为
以打造优质、无抗、绿色、生态、安全产业与产品形象为出发点,以知名企业的产品标准和营养检测指标为参照,制定并执行严格、统一的生猪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与规范化运行,确保生猪产品的高品质、高安全性、高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4、坚持市场导向,创建驰名品牌
整合联盟成员优势资源,共同培育联盟核心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影响力。联盟成员实行统一外销采用统一品牌,自主营销采用原有品牌,联盟成员可以共建“示范基地”,统一进行无公害产品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申报,有效保护企业核心利益。
5、组织检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不放心,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检验过程的不了解、不信任。针对这一问题,联盟将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对联盟成员生产的生猪产品的感官、药残、营养指标、微量元素等进行检测,并出具权威报告。通过检测过程的透明化,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以此树立联盟品牌的良好形象。
6、加强产品宣传,开拓销售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以生猪产品的公信力作为最好宣传点,千方百计为联盟产品寻找出口,打开销售通路,在此基础上,实现有计划生产,带动成员增产增收。将科技、品牌与现代化的管理相结合,探索创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比较效益。
7、推动资金互助,解决融资难题
积极与商业银行合作,切实解决联盟成员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以联盟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短期流动资金、或利用成员间的岔口资金实行互助联保,以及以生猪、猪舍等固定资产做为抵押物来筹措资金,破解联盟成员的维持或扩大再生产的难题,支持联盟成员做大做强。
8、合理分配利润,保障成员利益
通过联盟成员协作、共同开发市场、改善购销环节、推行团购配送、统一对外宣传等办法降低联盟成员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平公正处理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分红、返利等问题,保证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间的综合平衡。
四、近期重点工作内容
1、加快联盟的酝酿筹建
在进行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与自愿申报相结合的办法,吸引有积极性并达相应标准的企业加入联盟。运行初期,拟以哈尔滨京福龙公司、鸿福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联喜公司、勃利五方种猪场等质量可追溯猪场和苏州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为核心企业,以省畜牧业协会绿色养殖分会为牵头单位,组织养殖、加工、饲料生产、电子商务、技术咨询与服务、疫病防控等联盟成员,召开联盟组建筹备会议,讨论和通过“联盟组建方案”,研究联盟正式组建相关事宜,并报省畜牧局备案。
2、联盟章程和运行准则的起草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由省畜牧业协会组织企业和有关专家起草联盟章程以及配套的联盟运作规章制度,明确联盟的法人定位、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市场目标及联盟成员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等,并在征求所有发起单位意见基础上,通过一定法定程序予以完善和颁布。
3、省内外市场的开发与拓展
由省畜牧业协会组织有关人员,整理和规范现有的生产标准、检测报告及环境控制方案等技术资料,研究制定保底价格和营销策略,积极与省内大型超市、高等院校及团购单位洽谈合作意向,并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发达经济区的屠宰加工、猪及猪产品流通企业沟通洽谈,力争达成初步供销合同,真正实现“产销对接”、“订单养殖”,加快我省优质生猪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4、统一品牌和交易平台建设
把质量追溯放在基础位置,联盟成员以可控制、可查询、可追究为基准,提升追溯系统功能性和易用性,扩大应用范围。强化检测与监管,以质量安全为基本理念,持续提高我省生猪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出独具特色、叫响全国的地方品牌。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增类增项,种猪、仔猪、商品活猪以大宗物流、电子交易、批发竞拍为主导模式,深加工的特色、高档、精细分割产品以冷链电商物流配送为主,形成多元化、宽领域的营销平台。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黑龙江省生猪产业联盟协调领导小组,形成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发挥好联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省畜牧业协会绿色养殖分会负责产业联盟日常事务,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支持产业联盟发展。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生猪产业联盟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项目与问题。
2、注重宣传引导。依托省畜牧业协会及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建立生猪产业联盟发展专栏,建立产业联盟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产业联盟发展,引导更多的规模养猪、加工与流通企业加入联盟组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生猪产业联盟的良好氛围。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把生猪产业联盟纳入我省畜牧重大规划计划,整合有关方面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信息、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将联盟成员列为金融优先支持对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适合的贷款品种,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联盟提供融资担保,并降低担保费率。三是强化项目支撑,积极为生猪产业联盟企业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4、完善各项服务。一是由畜牧业协会及核心企业牵头组建生猪产业联盟市场营销网络,抢占市场先机,拓宽市场渠道。二是成立生猪产业联盟专家指导服务中心,指导产业联盟企业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大力推广标准化无抗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为联盟成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建立健全联盟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有章程不规范、有制度不落实的现象发生。四是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促进联盟内部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
201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