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会员服务方案
依托“四大法宝”开启增效之门 养殖企业效益增长计划
当前,养殖业受生产设施建设、技术水平、生产管理和人员流动等因素影响,致使绝大部分养殖企业长期处于无法获得稳定收益困扰之中。针对目前行业现状,“生猪产业合作联盟”(下简称联盟)运行机构以生物技术为切入点,以专家团队为依托,从“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生产人员技术能力和实施品牌化经营”入手,特制定一套《大客户服务方案》即:[养殖效益增长计划],愿与联盟成员共同探索、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一、提升技术能力,实施“三大”工程,向管理要效益
联盟从“提升生产人员技术能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入手,依据“猪场等级分类划分标准参考表”,针对不同生产水平的企业分类制定“无抗养殖成员单位增效方案”,在帮助客户提升员工技术能力的同时,通过实施“8’96”、“10’30”、“150”等三大系统配套工程,使联盟成员实现生产高收益。
(一)、提供技术服务
例:C类企业:
此类企业,基础条件一般,技术力量一般,管理水平一般,猪群的生产性能表现不高,经营效果不佳。联盟在合作上,将通过对成员企业员工加大培训力度等措施,以帮助联盟成员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技术水平,调动成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益为重点的系统性服务内容。
1、具体工作:
1)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有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种猪的选育与繁殖技术、疾病防控技术。
2)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绩效。
3)具体操作技能的掌握与提升。
4)建立有利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促进猪群生产性能的提高,实现经营效益的扭转。
2、技术服务方式(30天):
实施“123”技术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员工生产技术能力。
主要形式为:采取专家讲座、开研讨会、推介会、技术交流、参观学习、网络交流、视频学习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服务。
“1”是指:一次专家深入现场指导生产:
由联盟组织行业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生产,亲自示范教授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在现场实地操作培训生产一线人员。
“2” 是指:每年组织两次集中场内专业讲座:
由联盟组织行业专家深入养殖场,与生产人员直接对接,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教学。
“3” 是指:
1)每个年度组织召开场外会议经验交流会:
举办经验交流会,组织会员企业中的场长、技术员和优秀饲养员介绍自己的养殖心得;参观、走访、经验介绍等。
2)举办场外集中培训班:
由联盟邀请行业领导、专家和行业先进企业家代表参加的联盟成员企业法人代表集中培训班,通过行业领导讲解行业发展思路、通过专家、教授进行行业专业教学,通过行业先进企业家代表与会员企业法人代表共同交流经验,进一步提升会员企业法人的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提高科学生产的水平。
3)开设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联盟将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绿色养殖分会的网站平台,为联盟成员企业定期举办网络视频会,交流近期的生产和管理心得,发布新的行业信息。
(二)、通过实施“8’96”、“10’30”、“150”等三大系统配套工程,帮助客户企业实现“多产仔、少掉头、快出栏”的生产目标,使联盟成员的生产获得高收益。
1、实施“8’96” 保胎工程:提高种猪生产性能。
“8’96”工程即一头母猪产8胎次,平均每胎产(活)仔猪12头,一生贡献仔猪96头。
保障措施:做好母猪常规保健前提下,在后备母猪配种前两周开始使用母猪专用酵素产品,系统的改善母猪机体和生理机能。
母猪专用酵素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的相应调节达到提高产活率的目标:
1. 配种前2周到妊娠21天,是母猪排卵期和妊娠前期。此时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容易出现繁殖障碍和不孕症,通过饲喂母猪专用酵素,利用酵素中含有的大量VA、VE、VC、B族维生素、叶酸、β-胡萝卜素、生物素等营养成分调节改善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繁殖障碍及不孕症的发生几率,增加母猪排卵数量和受精卵形成的数量,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期死亡,提高着床率。
2. 妊娠22天到80天,为妊娠中期。此时母猪是出现已有胚胎被淘汰、流产等现象的高发期,通过饲喂母猪专用酵素,其中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活化猪体内多种酶活性,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能够作为饲料转化外的营养补充,从多个方面改善母猪的生理机能,尤其是生殖系统机能,减少了胚胎被淘汰吸收、流产等现象的出现。此外,母猪专用酵素还可以减少饲料中含有的霉变毒素,降低由此引起的胚胎死亡或停止发育等发生概率。
3. 妊娠81天到114天,为妊娠后期。此时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快、体重增长最多的一个时期,母猪从饲料中取得的营养物质首先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然后再供给自身需要,并为将来母乳贮备部分营养物质,对于后备母猪来说,还需用部分营养物质供自身生长发育。如果妊娠后期营养供应不足,不但胎儿得不到良好发育,而且会使后备母猪发育不良,体躯矮小,即使以后加强饲养,也难以补救。通过饲喂母猪专用酵素,可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其中的大量营养物质也可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母体自身同时所需的营养,增加仔猪初生重,改善母猪整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此外,使用母猪专用酵素还可促进泌乳增多,提高母猪的乳汁品质,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有效预防低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症(MMA)等疾病;保护母猪蹄部健康,防止由于蹄裂、跛行和瘫痪等疾病发生几率,从而减少此类症状对于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种公猪方面,使用种公猪专用酵素,除了促进营养吸收、补充公猪对微量营养和蛋白质的需要外,其中的富含的维生素A、E等多种维生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种公猪的采精量、有效精子密度,并能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提高产精能力。酵素中的大量有益微生物还可以大幅度减少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如激素、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含量,防止生精能力受到损害。因此,提高种猪的精子质量和配种成功率。
2、实施“10’30”基础工程:减少哺乳和保育期间仔猪掉头数量,增加入栏体重。
“10’30”工程:即初生重平均在1.5-1.75kg的仔猪,断奶体重平均在8.5-9.5kg,10周龄仔猪体重平均可达到30kg以上。
保障措施:哺乳阶段仔猪容易出现断奶体重轻、开口困难、易腹泻等问题,从而影响哺乳期仔猪成活率。因此在哺乳阶段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具体措施是:在做好母猪分娩护理和仔猪接生工作的前提下,于仔猪初生1小时内,使用仔猪开口酵素营养液,能够活化仔猪体内多种酶活性,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仔猪3日龄使用仔猪开口产品,可强化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的分布,促进仔猪对乳汁的消化吸收,减少仔猪黄痢的发生几率;仔猪7日龄使用产品,结合之前使用两次使用的效果,可在饲喂教槽料之前在仔猪消化道内形成有益菌群,刺激肠道粘膜和细胞产生多种免疫因子,提高免疫力、抗应激能力,防止仔猪对饲料消化不良,发生应激性腹泻;仔猪14、21日龄使用产品,可提高仔猪对教槽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采食欲望,增强仔猪对食物、环境等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为断奶换料减少或减轻应激性反应,还可补充内源酶和微量营养不足,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仔猪断奶时的体重,进而达到10周龄体重30kg以上的目标。
3、实施“150”增重 工程:促进育肥猪生长发育,提前出栏。
“150”工程即150日龄育肥猪体重达到100-110kg,符合出栏标准。
保障措施: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饲喂以后,保育仔猪达到30kg进入育肥期。此阶段生猪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提供体重增长及自身消耗,加速生长提前出栏的同时也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提高猪肉品质。
育肥期饲喂动物酵素营养液,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作用达到上述目标:
(1)动物酵素营养液,能够调整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强化有益菌在消化道中的分布,保持肠道正常的酸碱环境和电解质平衡,修复肠绒毛损伤,帮助分解粗蛋白和粗纤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降低料肉比;
(2)补充大量维生素、内源酶和微量营养物质,全面平衡营养;
(3)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生猪采食欲望;
(4)酵素生成了促进生长未知因子(VGF),提高生猪酮体质量,并可改善猪肉脂肪分布结构,增加肌间脂肪含量;
(5)改善猪只身体机能,提高抗病力和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减少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猪肉品质。
二、倡导无抗生产,实施品牌经营,向市场要效益
兽药之所以在畜牧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缘于其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但生产中长期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无疑会在动物体内滞留或蓄积,造成其机体抗病能力弱且耐药性增强;同时,抗生素在动物内的残留和蓄积,也给人体带来了巨大危害,如致癌、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其危害表现是慢性的、长期的和累积性的,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生物酵素技术及其产品,是以生物方式在动物疾患方面实现主动防御,可从本质上改变既有的生产方式所采用的靠大量投放抗生素来进行防疫灭病的措施,在提高了动物生产性能、产品品质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养殖企业通过生产“无抗猪”,开发高品质畜产品,实现向市场要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一些行业企业为了突破市场“价格魔咒”打响了品牌战,并相继开发出“品质肉”,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以不含抗生素、激素、精神类药物、防腐剂、色素、瘦肉精等药物的饲料为原料,以不含抗生素类药物的动物酵素营养液进行各生产阶段保健防病,将“酵素”应用在生猪生产的全过程,在确保猪只健康的前提下全程替代抗生素。这样,就实现了“源头无抗”、“过程无抗”和“结果无抗”生猪屠宰后包括猪肉和肉制品中均不含抗生素,这种生猪即为“无抗猪”。
联盟将以《无抗猪生产标准》来推动无抗生猪养殖,并通过建立溯源机制、第三方认证机制,来保证所生产的“无抗猪”的质量。
无抗猪分为:A级、AA级、AAA级、AAA+级四个等级。
A级无抗猪:生猪屠宰时检测不出抗生素(符合欧盟无抗标准)。这种 “无抗猪”屠宰加工后的肉类即为“A级无抗猪肉”。此等级毛猪价格每斤高于普通毛猪0.45元钱,每头猪增收100元左右,加上通过提高生产技能、管理增收的利润,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多创造的效益为300万元左右。
AA级无抗猪:严格杜绝抗生素类物质的使用,做到从母猪妊娠到仔猪哺乳,再到仔猪保育期,最后到仔猪育肥结束出栏,无论是饲料还是疾病治疗,全程均无抗生素使用(高于欧盟无抗标准)。如在养殖过程中,个别生猪患病,应及时将其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从而保证生猪群体无抗。这种“无抗猪”屠宰加工后的肉类即为“AA级无抗猪肉”。 此等级毛猪价格每斤高于普通毛猪1.3元钱,每头猪增收300元左右,加上通过提高生产技能、管理增收的利润,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多创造的效益为500万元左右。
AAA级无抗猪:在AA级无抗猪养殖的基础上,在生猪品种方面进行选择(如松辽黑猪、太湖黑猪等地方保护猪种),同时还将选择绿色营养饲料进行饲喂,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溯源。这种“无抗猪”屠宰加工后的肉类即为“AAA级无抗猪肉”。 此等级毛猪价格每斤高于普通毛猪5元钱,每头猪增收1100元左右,一个万头猪场按50%生产规模饲养该类猪,加上通过提高生产技能、管理增收的利润,每年多创造的效益为600万元左右。
AAA+级无抗猪:在AAA级无抗猪养殖的基础上,饲喂所用的玉米、豆粕等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以保证饲料原料的品质,核心料选用有机原料,猪舍的空气严格净化,饮用水要经过过滤,同时将在生猪品种方面进行选择(如东北民猪等地方保护猪种),同时还将选择绿色营养饲料进行饲喂,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溯源。这种“无抗猪”屠宰加工后的肉类即为“AAA+级无抗猪肉”。 此等级毛猪价格每斤高于普通毛猪6元钱,每头猪增收1500元左右,一个万头猪场按50%生产规模饲养该类猪,加上通过提高生产技能、管理增收的利润,每年多创造的效益为800万元左右。
发展无抗养殖,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它在保证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通过打造品质和品牌产品,实现了提升养殖企业的效益,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顺应了民生需求。
三、重视环境建设,实施“净化工程”,向政策要效益
目前养殖企业都面临着一大难题,就是养殖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公害,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动物粪污使得养殖环境中的氨、氮和硫化氢等含量提高,导致圈舍中有害气体超标,严重地影响着动物的生长环境,诱发了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二、动物粪污如果未经过发酵处理排放到室外,有机质转化较慢,其中的有害菌类和微生害虫等不能被有效杀灭,对土壤容易造成污染并诱发病虫害,降低了在农业上的利用价值;
三、污水渗入地下后,粪污中的有害微生物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会影响到周围人群生活用水安全,同时,环境中的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会影响到周围人群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建设生态中国的号召,这给养殖企业通过借助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完成粪污处理、养殖环境治理和提升自身效益带来了新的机会。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根本上着手,针对养殖企业环境建设,联盟设计了如下方案:
1、从源头抓起。要通过利用生物制剂提高动物对饲料的转化利用率,在从根本上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未消化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养殖过程的料肉比,可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做出新贡献。
动物酵素营养液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动物通过食道摄入以后,其中的复合有益微生物会在肠道能迅速建立有益菌群,它们会促进小肠绒膜发育,并帮助分解饲料中不易消化的粗蛋白,可有效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直接减少排泄物中未消化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了圈舍中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2、改善养殖环境。要通过在圈舍内配合喷洒使用环保酵素,减少空气中已含有的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为动物生长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方面可以将养殖环境内的有害微生物有效抑制;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减少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降低诱发动物呼吸道疾病几率和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生产人员的工作环境。
3、变废为宝,打造效益工程。
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经发酵、腐熟后,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微生物肥料,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这种效应不仅包括了土壤、环境及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还包括了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的有益作用。
做法是:在养殖企业排出的粪污中通过添加环保酵素、玉米秸等进行堆沤发酵处理并臭气散发防治等,最终不仅减少了排污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变废为宝,将排出的粪污变成可应用于农业的有机微生物肥料。2011年国家税务局48号公告,饲养牲畜家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都算作牲畜家禽的饲养所得,该项目所得免征所得税,可观的效益便从中而来。
以一个万头猪场为例:
一个万头猪场年产猪粪大约3000吨,釆用生物技术在猪粪中加入作物秸秆,酵素液,微量元素,腐殖酸,可生产微生物有机肥大约2000吨。每吨按现在市价1300元计算可创造产值260万元。其中生产成本约需130万元,利润可达130万元。
另外有机肥的转化还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养殖意义重大,政府将另有补贴和奖励。
生产1吨有机肥的成本如下: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经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当前,各地方政府已将解决养殖行业粪污等问题列入了重要的工作项目。因此,这从被动意义上将已到了“不可不为”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所倡导的将生物产品应用于养殖业全过程,来提高畜禽产品安全等级,减少粮食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公害,变废为宝的“无抗生产”理念,必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建设利益链结机制,实施“阳光效益工程”
近些年来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优秀专业技术及其管理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之由于行业发展波动大、收益低,相应的行业人才和人员队伍收入低等,也导致企业的员工队伍呈现波动性。
为有效破解这一行业“顽症”,我司将依据“猪场等级分类划分标准参考表”分类制定“养殖企业增效奖励方案”,即:实施“阳光增收工程”,实现以企业“增效”,促进员工 “增收”全面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为稳定员工队伍提供机制保障。
“阳光效益工程”具体实施方案:(35—90天)
(一)、对合作企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确定企业类别(见表1)
猪场等级分类划分标准参考表
一、猪场的分类
Vip会员定义为养殖规模为基础母猪500头以上的种猪场或商品猪场。
依据猪场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或强弱,生产性能综合表现的高低以及总经营效果的盈亏,划分为A、B、C三个级别。
标准说明:
1、按照各猪场的基础条件、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以及猪群的生产性能和经营效果来制定猪场的等级分类标准,目的是对猪场有针对性的分类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2、这份参考标准的起草在大量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并参考了农业部的《生猪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力图从合法性、基础条件、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生产性能及经营状况等主要方面,反映出猪场的综合整体的客观评价。
3、在实际使用中,依据标准但不唯标准,还要结合现场实际考察的客观事实,做出客观评价,也为完善标准做补充。
猪场等级分类划分标准参考表(表1)
(二)依据调查分类,确定各项生产指标(见表2)
企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表(表2)
(三)约定服务事项、服务周期并签订《服务合同》
这种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性能,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奖励机制为联盟开发无抗猪的成员企业与本企业双方共同实施的奖励(仅限于生产无抗猪企业),即企业在因为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促使的生产性能的提高而带来效益的增加部分当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参与生产的员工的奖励(奖励标准为超过本企业常规生产基数之上新增部分利润的20%)。